问题:
您好,感谢您们开通这个公号来宣传和热心服务需要心理疏导的人。我的问题是:我来自乡村,我母亲(现63岁)近十年来,她常记起或向我们诉苦以前80年代生育我们兄弟俩时,受到家人尤其是奶奶的‘’不友好不关爱‘对待,如坐月子期间还要洗衣服,到村头去挑水,生我坐月时被强迫吃不想吃的姜酒生鸡(吃完后她全身起热疹,生我弟时照样要吃,奶奶说是要催奶),等等。另外,她说奶奶和我爸对住在县城的叔叔婶婶就比较友好、献媚,每次回家有什么土鸡、好菜、好鱼虾就免费给他们带回县城,但自己却不舍得吃。我妈就心生怨气,很恼火,她也时常向我们诉苦。还说我爸将婶婶当成太后服侍对待,好菜供奉别人,自己却吃烂菜叶,因而她说干活也不用那么积极了。我妈经常看到和注意别人的缺点而不关注优点,小矛盾小冲突甚至争吵中的一句气话,她会记常念叨的。她现在没年轻时干事做工积极麻利,家里的卫生和家务不怎么上心,我弟就因她搞不好卫生、喜还没节制看电视(农闲时间,大部分中午看到一两点,然后睡午觉睡到四五点,才去田里干活,回到家就六七点了),我弟就因这个原因现在不怎么跟她说话。可能她年纪大了,但总的来说,我和她互动联系关心还可以的。请问如何疏导关怀她比较好?谢谢?
咨询师闾婧答复:
你好,看来你很关心你母亲,也希望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有所改善。你描述母亲喜欢诉苦自己不被善待,关注别人缺点而非优点,会对小矛盾耿耿于怀,在生活上不够照顾家人。不知你是怎么看待母亲的这些问题的?你在面对母亲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疏导与关怀的核心在于沟通。家人在沟通中的倾听与接纳,是她非常需要的。反复的念叨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渴望被倾听与接纳的不断尝试。干活不积极可能也源于她在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产生的自我保护,如果你的母亲时常处于过度自我奉献的角色,那她还渴望着被感激与赞美。
单从疏导与关怀的角度来说,多陪伴她,耐心倾听,努力了解她的想法,接纳她的情感,是不错的方法。但如果你在这样的沟通中自己也会产生一些情绪,很难做到冷静平和,那需要先处理好自己内心的那一部分。也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祝你们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