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新闻晨报》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裘真金
【倾诉】
张女士 39岁 职员
女儿今年13岁了,马上初二了。从初一开始,因为有个好同学割腕自伤,她就也去割了,后来,只要有不开心,比如老师批评,或她爸爸说她几句,她就会割腕自伤,说只有看到血了心里才会舒服一些。是老师发现告诉我们的,我去看她的手腕,密密麻麻的,都是伤痕。老师建议我们来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但女儿不肯来,所以,只好我过来了。
因为我们工作比较忙,女儿生下来就送到老家让爷爷奶奶带,一直到要读小学了,考虑到上海教育条件比较好,所以,就接回来。但孩子和爷爷奶奶感情特别深,不愿意来,对我们一点也不亲。不管我怎么对她好,她连碰都不让我碰,时间长了,我也灰心了,就不去管她了。她和她爸的关系更糟,因为我老公规矩很多,对她的要求比较高、比较严,小时候还好,从五年级开始,就和爸爸顶的很厉害。她常常说,爷爷才不象你这样!
看到女儿这样,我很心痛,为了她,我和老公常常吵架,现在,家也不象家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把所有剪刀、刀都收起来,可她拿个回形针也会割。老师,我真担心,万一哪天她割深了,又没人发现,那怎么办呀?
【解码】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把孩子送回老家隔代扶养,在当今,这样的情况特别多,也就是“留守儿童”现象,而这将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0-5岁与父母的分离,不但会对孩子本身的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也将极大的损害亲子关系,这个阶段的分离,无论今后如何努力修复,恐怕与父母的关系都将永远无法替代与爷爷奶奶的关系。
这种情感缺乏的亲子关系,如果后来父母不培养修复的话,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或许要等到孩子成家生子,才会慢慢体会并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张女士的孩子被强行带离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与爸爸妈妈生活的新环境。在新环境中,她找不到以往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感觉,这种情感的巨大失落,导致怨恨父母,无法接受父母的关心与爱。再加上后来母亲缺乏耐心与忽视,父亲不断的指责与否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疏离感,让孩子感到“我是不被父母关爱的” “我是不被环境接纳的”,进入青春期,父母又因为她的原因常常吵架,使得生活环境更为恶劣,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内疚感。由于好朋友的行为激发,导致了自伤行为尝试,从此,自伤就成为她自我情感渲泻的一种行为方式。
这种由于从小分离带来的缺乏安全感,泛化到了学校,因此,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都会让她无法客观、理智、冷静的对待,而愿意采取自伤行为来获得排解。
也许这种情感得不到满足,就发生冲动行为的自伤,也可能与遗传有关,是一种冲动的性格特征,
【支招】
1、可能的话,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大家住在一起,降低孩子的焦虑,让孩子的情感有个依托。
2、双方共同努力,调整亲子关系。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长,尝试用尊重与欣赏来代替管教与指责,以耐心地陪伴、引导等方式感化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活动,如:旅游,或共同做一件孩子期待做的事……只要父母在付出心血,孩子就不会视而不见,也许回报可能会滞后,但一定可以慢慢修复疏离的亲子关系。
3、改变孩子的认知,让她明白,自伤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冲动的后果,隐藏了巨大的生命危险。
大量的心理心理咨询与咨询证明,如果一个孩子在早年受过情感创伤,在青春期亲子关系继续恶化,出现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卑、自伤、叛逆、攻击、早恋、逃课、弃学、网瘾等,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爱,上述大部分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如果错失了这一时机,那么孩子的一生将很难与健康、幸福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