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哪一刻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
你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庸吗?
对于“平庸”的含义,即一半指向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另一半指向自我标签。所以有许多人在越是感到自己平庸时而越在努力。也有许多人坚持要从自我做起,即希望自己的未来不在“平庸”,而都在持续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断努力完善自我,让自己保持自身的本真。
一般人们对“平庸”这个词的理解,大都是指向缺乏目标、缺乏规划、缺乏勇气、缺乏追求、缺乏个性、缺乏锐气、缺乏创新等等的负性的理解。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有些知识的,但是却相应的缺少远见;也有一些人是有一些才能的,但是却相应的缺少应有的才华;也有一些人虽有文凭,但是尚缺其必要的水平。
所以一般人们都是很难接受自己“平庸”的,这是因为“平庸”有着其特别丰富的含义,所以让我们只要看它所对应的反义词就会感觉到,例如:奋斗、独特、理想、才华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平庸”的背后总会有不“平庸”的人,则让有些人会沉浸在落于人后的心理羞耻和妒忌的怒火中。
大多数人则会认为接受“平庸”,不只意味着停止了个人的奋斗与拼搏;有时也意味着接受自己的限度,而自愿放弃前进的步伐以及自我向上的追求。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生活的配角,甚至愤愤的感觉自己很多地方就是技不如人。这种痛苦如蚁噬骨,一般要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在心理上有时也是挺艰难的。有的人可能也是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因为大部分人心里都存在不甘“平庸”的心理,所以自认为被冠以“平庸”的人,而感到被受折磨。而许多人也都存在现实与理想、奋斗与压力,兴奋与疲惫、想放弃而又不甘心的心理而纠结,即在有矛盾又纠结的心理中来回挣扎。又有在实际生活中的不甘心、不情愿,在认知思维和行动中,不得不去选择“平庸”的自己,却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人的,而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的“不同寻常”。
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努力,但也有的人心理上比较焦虑。在这种努力中的确有想超越自己“平庸”的想法,但有时并不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是在用努力的行为和希望,对抗漫无边际的虚无的空虚,这也表明这样的选择,并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方式。即可能是被生活压力所迫,也很容易产生逃避或将就的生活方式。
有许多人提到“平庸”时,是否有自己的标准和答案呢?一般人无非是与同龄人相比的,比的是否有别人更有成就。而另一种解释与评判是,他们自己平常都会很努力,但也有的人存在过度的焦虑。毕竟自己太过于“平庸”了,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放弃努力的一种借口。在接受“平庸”的那一刻起,自己虽然在心理上并没有特别的绝望,但是却有放弃努力的想法和目标,从而回归了自己黯淡的生活。
无论我们如何选择,是接受“平庸”,还是拒绝“平庸”。我们都需要认识到,有时也是无奈接受“平庸”自己,虽然这个词背后有着关于世界的假设。这些假设包括:即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独特、有趣、宏大、成功的;另一种也就是平淡的、平凡的。也有一些人的人生虽然选择平凡的人生,但是人生还是有所追求的。有人说:人生的最终成就,并不是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成绩来衡量的,而是在内心平静的前提下,对社会和生活是否付出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情愿自己的“平庸”,只是心中有股执念和侥幸的心理作祟。总想着或期盼着自己也许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获得成就衣锦还乡或被传为佳话。而如果接受自己“平庸”也可能存在着恐惧,那一刻便会把自己的执念和侥幸彻底浇灭,不再妄想,不再希冀,从而认了命,这也成为一种宿命论的说词。
所以说:许多人要接受自己“平庸”其实也真的是很难的,可以说是非常难,这如同一种放弃,从根本上的自我否定的心理现象,有的带着绝望的悲鸣,恰如撕裂着自己引以为豪的一点小聪明。试问,又有哪个愿意呢?放弃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呢?说到底,这也是不甘“平庸”的心理惹的祸。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努力确实有想超越“平庸”的认知部分,但并不是可能通过努力得到一个好结果,恰如,不奋斗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努力与奋斗了,也可能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结果。
虽然有人在生活中接受“平庸”,但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的努力,也不是从另一个层面说是意味着放弃理想。而是真正开始面对生活,让自己与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不但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摆正了心态。从做一个平凡的自始,他们觉得平凡并不是孤独,并不是无人问津,而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自己的、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