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直面内心的恐惧——精神动力学视角下的现代人格结构探索
    发布时间: 2022-11-29 14:10    

精神动力学视角下的现代人格结构探索

直面内心的恐惧——精神动力学视角下的现代人格结构探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2022-11-13 09:45 发表于上海


直面内心的恐惧

——精神动力学视角下的现代人格结构探索

讲师:王淑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号 0901000008200072 ) 美国NGH催眠协会认证催眠治疗师

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WEST - MBA硕士

受训背景:

精神分析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 催眠療法, 釋夢及意象對話家庭治療, 敘事療法, NLP正向積極療法, 家庭排列治療, 焦點解決, 心理治療, 心理測量, EMDR眼動脫敏心理治療,

个体咨询12000 + 小时, 团体治疗3000 + 小时, 个体加团体督导6000 小时, 咨询经验17 年。

PART 01


 

“直面内心的恐惧”之后,心理学(精神动力学派)对人格的分类又更加细化,本课程针对九种人 格:

01 精神变态 反社会 人格

02 自恋型人格

03 分裂样人格

04 偏执型人格

05 抑郁和躁狂人格

06 自虐型 自残挫败型 人格

07 强迫型人格

08 癔症型 表演型 人格

09 解离型人格

解析其驱力气质及关系模式,以及该人格纸防御模式及自体状态,在心理咨询中的移情、反移情以 及治疗。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 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阿德勒、 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 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巨人: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 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PART 0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 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以下将 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PART 02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

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 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当法国 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弗洛 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 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 障碍的理论解释。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PART 03

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无意识 就是人们一般意识不到的那个心理成分,在人格结构中,无意识占去了很大比重,而为我们所熟悉 的意识,只是人格结构的冰山一角。另外,弗洛伊德把容易进入意识,但一般而言又处于无意识状 态的那部分叫做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无意识中包含着一些被压抑的记忆、情感以及来 自本我的本能驱力。

无意识中的思想、感情和欲望虽然一般不为我们所知,但是,它们却常常以“伪装”的形式进入人的 意识之中,这些形式可以是梦,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

PART 04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和超我 不断地进行斗争,而自我则负责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id)是原始的无意识储藏所,在此蓄积着我们人格的基本动机、驱力和本能 欲望。在自我中,有两种重要的本能,即攻击欲和性欲,前者代表死亡本能,后者代表了生的本 能。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 pleasure principle) 而不计行为后果, 刚出生的婴儿, 只有本我,而自我和超我则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逐步发展起来的。

超我是对人格中负责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监督管理者。超我所坚守的道德和价值观来源于父母和社会 价值的内化。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根据父母和其它成人强加的规则形成一套内部规则,于是超我 就形成了。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规定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因此,超我和本我经常 发生冲突。

自我是我们头脑中有意识有理性的那部分。自我必须选择那些在满足本我欲望的同时,又不违背良 心且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当超我和本我发生矛盾的时候,自我会试图让两者都感到满足。不 过,一旦自我找不到有效的妥协方法,就会产生冲突和紊乱的思想行为,这就意味着精神障碍的发 生。

PART 05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在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时候所采用的策略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ego defense

mechanism)。弗洛伊德认为所有自我防御机制都是在前意识水平发作的,这一水平接近意识的 边缘,处于意识和无意识的中间状态。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

 

压抑(repression)

 

即自我用来将无法接受的想法和情感赶出意识的防御机制。例如,如果一个小孩子对父亲充满恨 意,但是出于畏惧不敢表达,只好把这种怨恨压抑到无意识中,不过,虽然意识不到这种恨意,但 是,这份恨意却并未消失,它会在梦中,幻想或精神障碍中表现出来。

 

否认(denial)

 

这种防御机制通过否认问题的存在来避免冲突。例如,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就会下意识地忽略关于 酒精对人体诸多危害等方面的信息。而一个烟民则会特别注意到一些酷爱吸烟却健康长寿的人。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对于那些由于实际上不能被接受的动机而导致的行为,人们通常会通过合理化来寻找一些能够被社 会所接受的理由。比如一个罪犯在为自己的暴力行为寻找各种客观原因以此证明自己的行为是不得 已而为之,这样,他就可以更心安理得地接纳自己的行为而避免过分内疚。又如一个学生经过努力 却考试失败,他就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考试不公平或自己没有认真对待这次考试。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无意识欲望归咎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防御机制叫做投射。例如,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愤怒 的时候,会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在跟自己作对。

 

升华(sublimation)

 

以被文化和社会允许并接纳的方式来满足性欲和攻击欲望,就是一种升华。升华可以有效地发泄内 驱力,使得本我和超我同时得到满足,因此是一种建设性的防御机制。例如,通过舞蹈表演来满足 性欲,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攻击性等。

 

PART 06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通过心理性欲阶段理论来阐述儿童的人格发展。他认为,儿童的人格核心是在6岁之前形 成的。儿童期对性快乐的欲望对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性原论是他的理论中最为后人诟


 

病的观点之一。

 

弗洛伊德划分了5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在不同阶段中,儿童的性快感来自不同的身体部位。弗洛伊德相信,许多成人的人格特质都与他们在某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固着有关。所谓固着fixation),是指那些在童年时期没 有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一种固着的形成对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口唇期(oral stage)

 

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的快乐主要来自口部受到的刺激,如吮吸、吐出,在成人期,这一口部刺激 的需要表现为嚼口香糖、吸烟、狂吻等行为。在口唇期如果发生固着,则会出现两种可能的人格障 碍:一种是过度满足进食要求所导致的口唇期-依赖性人格,这类人过分轻信他人,被动,过分要求 被人关注;另一种是进食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的口唇期-攻击性人格,这类人刻薄,疑心重,喜 欢盘剥他人。

 

肛门期(anal stage)

 

0~3岁之间,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排泄过程中来。过于放纵或严厉的大小便训练会导致肛门期的 固着,并表现为相应的人格特质:一种是“随意排泄”型人格,这类人不讲规则,残忍而龌龊;另一 种是“憋着不排泄”人格,这类人固执吝啬、死板、有强迫性洁癖。

 

性器期(phallic stage)

 

儿童在3~6岁之间处于性器期。在性器期,儿童对性器官的兴趣越来越大,并开始在生理上受到异 性家长的吸引,这个阶段男孩会发展出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感情而与 父亲对抗,但迫于父亲的强大威慑,转而对父亲进行认同,从而接受父亲的价值观。类似地,女孩 在这一时期会发展出恋父情结,并最终与母亲认同,获取母亲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阶段 的成长对儿童的性别认同至关重要。性器期发生固着的儿童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为爱慕虚荣、爱出风 头、敏感、自傲、有自恋倾向。

 

潜伏期(latency stage)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从儿童6岁到青春期之间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不是一个发展阶段,因为此 时的心理性欲发展暂停了。

 

生殖期(genital stage)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心理性欲的发展就随即进入了生殖期。在生殖期,迅速增加的性能量会激活此 前各阶段中未能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这就是青春期之所以充满情绪混乱和各种困难的原因。生殖 期结束时,个体完全形成了成熟的爱和成人的性生活能力。

 

PART 07

对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评价

首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显然的。它的开创 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该理论首次提出了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具有影响;

 

第二,弗洛伊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格发展过程可按阶段划分的观点。

 

然而,弗洛伊德的一些说法目前已被公认为是错误的。譬如,弗洛伊德认为,以为严厉可怕的父亲 对促进男孩的超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有一个慈祥和蔼的父亲更容易促进男孩超我 的发展。再比如,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的儿童对性器官不再感兴趣的观点也与事实不符。弗洛伊德 过分强调“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其实是很偏颇的。此外, 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大问题就是他的许多观点根本不具备可证伪性,而可证伪性是一个理论之所以成 为科学理论的前提。

 

在弗洛伊德之后,阿德勒和霍妮等人开始将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发展纳入到考虑中来。并且,他们还 以一个更为动态灵活的方式看待人格的发展,并且以一种更为乐观的态度看待人性。然而,他们的 观点依然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影响。

 

荣格的理论以一种更为深远的,基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待人性。其思维的广博和深邃令人叹服。荣 格将集体无意识等超越历史文化的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了心理学的视野,但是,他的观点玄妙且缺 乏可证性,其可信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精神动力学理论的提出都与提出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其理论中都明显带有个人价值观的影子,因此,客观性和中立性有些不足。但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比较灵活自 由,不受方法论的限制,这也对现代心理学过分受限于研究方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精神动力学家的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例如,他们首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格的形成,首次重视社会文化对个人心理变化产生的力量,首次进行了人格类型的划分,首次将心理学技术引入了精神障碍的治 疗。精神动力学理论为人类打开了一片广袤而未知的领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其提出的“潜意 识”“自我防御”“人格面具”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整个社会观念都起到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影响。

PART 02

《精神分析诊断: 理解人格结构》

 <>南希· 迈克威廉斯 Nancy McWilliams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部著作是美国南希·麦克威廉斯 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一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 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理 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 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直面内心的恐惧》

< 德> 弗里兹· 李曼 Fritz Riemann)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 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它源自每个人的童年,又控制着 我们的现在。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我想, 恐惧大概是人类最早体会到的情感。当婴儿从母亲黑漆漆的肚子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大 哭,那是恐惧。虽然我们都体会过恐惧,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人穿过车水马龙的马路会感到惊慌,有人会看到毛毛虫就心惊肉跳,也有人惧怕独自一人的黑夜。但我们对恐惧本身了解得太 少,这本书把所有的恐惧归纳为四种原型: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 分裂人格

害怕做自己—— 忧郁人格

害怕改变—— 强迫人格,

害怕既定的规律—— 歇斯底里人格。

作者认为所有的恐惧都是由这四种原型衍生出来的,这四种恐惧原型同时也对应着四种对人类息息相关、互补也互为矛盾的动力:保持自我与孤绝疏离,把自己交出去以及归属感;追求永恒与安 全,以及追求多变与风险。恐惧与我们如影随行,正是因为我们身处无解的对立情景中。性情与环 境,家庭与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

分裂型人格: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 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形成

分裂人格的警讯。

抑郁型人格: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 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

强迫型人格: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 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 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 太愿意体谅伴侣。他们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

癔症型人格: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 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 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

PART 03

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文学影视作品分析,以及现场案例督导的方式进行。

【授课时间】:2022年12月17-18日,2023年1月7-8日(四天)

PART 04

021 - 62233803

021 - 62233995


沈老师

17717675853

黄老师

17717397812

杨老师

17717679753

周老师

1376475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