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开篇,胥芳专家便点明亲子教育的核心——“爱”是所有教育的根基,且这份爱需具备“恒久忍耐、有恩慈”的特质。
她直言:“脱离‘爱’的教育无论形式多丰富,最终都是徒劳。”同时,她也提醒家长警惕自身潜在的“嫌弃心理”: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待时,若家长陷入严厉指责、过度挑剔的模式,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现场,她以“一位严厉母亲的高压教育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情绪”为例,让家长们深刻意识到“教育初心需回归爱与接纳”,引发了在场家长对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
在“教育的方法”板块,胥芳专家提出一套有逻辑、分层次的亲子教育策略,从基础引导到必要管教,形成完整闭环,具体涵盖五大维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是孩子最直观的‘教材’。”
胥芳强调,家长的善行、正直品格、生活习惯(如坚持个人信念、合理支配金钱帮助他人、妥善处理夫妻冲突、规范网络浏览内容、理性储蓄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
“孩子不是听家长‘说什么’,而是看家长‘做什么’,以身作则是教育的起点。”
“教导的核心是传递知识与对错、善恶的判断标准,且必须作为纠正、惩罚的前置步骤。”
胥芳以“冰淇淋诚实教育”为例:当孩子想偷偷多拿冰淇淋时,家长需先明确“诚实是重要品质”的价值观,而非直接批评。
“先教导方向,再规范行为,才能让孩子理解‘为何不能做’,而非单纯畏惧‘做了会受罚’。”
劝勉侧重“鼓励与安慰”,胥芳建议家长避免过度、空泛的赞美,而是结合孩子的日常实践,肯定其能力与付出。
例如“委托孩子独自买面包”,既是传递“家长信任你能完成任务”的信号,也是在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家长需先给予“你有勇气克服”的心理支持,而非直接代劳,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与担当。
“责备不是情绪发泄,而是明确规则边界的沟通。”
胥芳提出,责备需满足三个条件:
1.“一对一谈话”,保护孩子自尊心;
2.“明确期待”,如“希望你下次能按时休息”,让孩子知道改进方向;
3.“态度适度”,可通过语气、表情传递严肃(如“不,这样是不行的”),但避免随意指责或翻旧账,防止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惩罚是责备无效后的最后选择,核心是‘管教’而非‘报复’。”
胥芳强调惩罚的三大原则:
1.“非情绪化”,绝不在生气、着急时惩罚孩子;
2.“知情明理”,必须让孩子清楚“为何受罚”,避免盲目惩戒;
3.“适度灵活”,不机械化执行规则,可与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兼顾其身心成长特点,且家长需保持“前后一致”,不随意妥协或加码。
胥芳专家指出,高效的亲子教育需围绕“成长、人际关系、价值观”三大核心要素展开,三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1.成长维度:家长需主动掌握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如“刺头青少年”的叛逆背后,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需求,此时需理解而非压制,通过尊重与引导化解冲突;
2.人际关系维度:“关系决定行为”,信任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家长需做到“说话算话”,以爱为底色,主动向孩子传递信任(如约定“11点20分休息”并共同遵守),让孩子在安全感中愿意接纳教育;
3.价值观维度: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胜过别人”,而是“装备孩子在世界中好好生活”。需引导孩子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学会自主抉择——例如支持孩子选择“热爱的专业”,而非仅以“证明自己厉害”为目标,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价值判断标准。
讲座最后,胥芳专家梳理了亲子教育的四大层次,呈现从“外在引导”到“内在内化”的进阶逻辑:
1.以身作则:通过家长的日常实践,让孩子形成初步的行为模式;
2.知识传授: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建立行为边界;
3.人格培养:引导孩子独立判断社会价值观,并主动践行;
4.教导训诲:将价值观深度融入生活,实现从“行为规范”到“素养提升”的跨越,最终构建内在、本质的和谐亲子关系。
讲座尾声,胥芳专家以“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鼓励在场家长——亲子教育是长期工程,需以耐心、科学的方法持续投入。
本次公益讲座不仅帮助家长打破了“严厉=有效”“惩罚=管教”等传统教育误区,更提供了可落地、可实践的科学策略,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本期活动的结束,也是更多活动的开启!
未来,普陀区科协将继续依托“超大城市居民心理学科学知识推广”项目,开展更多贴近市民需求的心理学公益活动,助力提升居民心理学素养,为构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贡献科普力量。
主办单位:
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普陀区心理咨询师协会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线下地址:
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 3553 号伸大厦 22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