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树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做为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一个人从小的家庭条件真的会对这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吗?
家庭环境也是有可能让孩子受伤的啊!
我看到有的朋友提出,一个人从小的家庭条件和环境真的会对这个人有很大的影响的疑问?我感到你十分关心和在意这个话题,也想了解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探讨一下。
一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长到大,无一不受家庭条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养育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人的发育成长与父母的育人模式,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而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培养与熏陶,只是一个后期再学习的过程。

那么,好的家庭条件环境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心理素质都会有很明显的优势,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充满好奇、热情、能积极探索未知世界。也可以塑造孩子自己的健康快乐的个性;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观念上,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感情好的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是一面镜子,从小到大都受到耳濡目染的传承。
我们也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条件和环境,会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学习力,让孩子沐浴在爱和正能量的氛围内,激发出孩子无限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二是,如果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它可能无时不刻的给孩子有过度的情感压抑,也时常会受到负能量的驱使,可能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感、无助感和不自信的状态;更有可能会使孩子逐渐变成一个消极的人,也有可能让孩子在面对学习问题、困难与挫折等状况时,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以及进取心,而无形中间接的影响孩子学习、自控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通过我们身边家庭,可以看到在条件不好的家庭氛围的环境中,会让一些孩子内心安全感的丧失,也易产生胆怯、畏惧、不敢探索、而缺乏冒险精神;也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待感情的需求也是无法满足,情感也会相对敏感,容易形成固着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懦弱;而渴望和需求爱的程度与要求,也会自然比爱别人的要求要高。

还存在一部分从小缺爱的孩子,内心里缺乏依恋,从小就去寻找爱,也容易产生多愁善感压抑的情绪;也有的孩子会比一般孩子早熟;也有的孩子的人际关系紧张,在自卑感强的情况下,一时无法有效融入群体或团队。有的在情感方面,生性多疑、不敢深爱,有着怕抛弃、怕背叛、怕欺骗等心理现象;也有的人缺乏自信、缺乏意志力,而没有底气去维持一段长久的友谊或爱情。
三是,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有俗语说 “跟着蜜蜂采花蜜”的常理。显然也是适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因为人的一生,如果从小的成长环境中,能够受到父母关爱的教养,那么也会让孩子自己少走一些弯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和谁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确很重要,甚至于可能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有的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成就。可以说环境养育人,环境也造就人。引导帮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最好是从小开始,可以从认知思维做起;这样会改变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格局;有的人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的确有一定的哲理性的。
我们也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让孟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熏陶,不惜三次搬家,这种伟大的母爱、不但有着过人胆识和开阔的胸怀,而且其育人的理念上,非常值得我们赞叹。这恰如: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和高人为伍,你可能会登上人生的巅峰。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高级动物”。而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动力,也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超常水平,使人积极进取,催人奋进。所以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样”。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梦想,会使孩子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心理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个性、气质特征等,特别是父母亲肯定的态度,以及其它成员鼓励的认知行为的反应,将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一般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可占比高达到85%。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父母的认知、言行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的比喻一样,说明环境的重要性。而现在大部分有问题的孩子,许多也是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的影响所致。
例如:现在也存在有的家庭,虽然看起来家庭环境比较好,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是在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因为过去自己可能缺爱,所以过分溺爱孩子而缺失原则,而在家庭规矩上也做的不好,一心只想把孩子保护起来。从而教育出没有原则的孩子,无形中也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这就如同孩子在成长的土壤里,失去了营养和水分。
所以说:父母的认知行为、思维习惯、品行作风、个格风格,家教模式无不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也会产生的不可磨灭的痕迹。事实上父母的真爱,是关心、关注,而不是溺爱;好家庭中的规矩,是规则和方向,而不是责骂;父母的鼓励,也是正向的激励,而决不是讽刺;这也可以说是家庭培养教育孩子的真谛。
根据心理发展方向来看,性格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根据埃里克森八大阶段的理论,出生后的孩子的性格,只是有个大概的雏形,然而父母的言行、教育的雕琢,使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虽然孩子后期的学习、教育也会让他们成为不同性格的人。但是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也都会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认知思维、行为态度、处事模式、人际关系等特质。所以人的性格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孩子也需要学习适应社会的不同规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虽然说不管一个人经历过什么挫折,但是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就意味着要去面对社会生活的困境,虽然也有很多自己不想去面对的事情,有时成长过程也是有痛苦的,也会让人难过的。但是每一个人也必须要去经历和面对的,所以逃是逃不掉的。也有心理学大师说:“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一个人只有正视家庭条件环境的制约,才能醒悟。虽然个人环境限制了人生的起点和上限,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不超出家庭环境上限的范围内,决定成长速度和命运的完全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只有准确抓住时代脉搏,努力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断学会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人生也是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的。
可以说父母是第一个帮助孩子建立梦想的使者,也是引导孩子更好了解自己,帮助孩子选择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积极的疏导和正向解读孩子情绪的,成为孩子的领路人。纵观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虽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我的认知与认同。所以一个人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自己决定的。假如,有的朋友在这些方面仍有疑问和困惑,那么,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综上所述,虽然一个人的出生是自己没有办法选择的,而且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有的父母可能他们也是受害者。所以当前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认知行为,只有这样才会改变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让自己不断的获得能量和动力,从而完善和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也会不断促进自己的学习,把自己提升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张树波
2019年01月09日